汉风论坛 » 贴图风景线 » [4.22]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事!
新帖
本页主题: [4.22]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事!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盈盈一水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新秀
精华: 23
发帖: 0
人品: 2
电影票: 9337
总资产: 9337
在线等级: 在线等级:1 级
在线时长:2.60 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8 小时

[4.22]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事!

一.大熊猫的古今分布
1.化石分布区
大约在中新世晚期距今约8-9百万年时,始熊猫开始在地球上出现。随后,在更新世早期,开始出现大熊猫小种,其化石发现于广西柳城、广东罗定、四川巫山县、陕西洋县和云南元谋等地。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省市――北京周口店、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国外越南和缅甸北部。
2.历史分布区
据古籍及地方志记载,在近2000年前,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山西、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均有大熊猫分布。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半径不断扩大,大熊猫栖息地逐渐减少,现仅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南部和四川盆地西北部高山深谷地区。


3.大熊猫现代分布区
据调查,如今仅有不到1000只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及凉山6个山系,并且被分割成近20块孤立的种群。由于森林不断采伐,从50年代到90年代,仅40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4/5。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顶端 Posted: 2004-04-22 21:24 | [楼 主]
盈盈一水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新秀
精华: 23
发帖: 0
人品: 2
电影票: 9337
总资产: 9337
在线等级: 在线等级:1 级
在线时长:2.60 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8 小时

回复: [4.22]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事!

二.大熊猫的生活奥秘
1.独特的秉性
a.竹林隐士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故得雅号“竹林隐士”。仅在春暖花开时节,为了爱,它们才各自打破鸿沟,相互追逐,热恋成婚。


b.善于爬树
  熊猫善于爬树,以便逃避敌害、沐浴阳光、嬉戏玩耍、求偶婚配。

  别看大熊猫个体肥胖,爬树却是能手,这是他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敌害。幼年大熊猫爬树多为玩耍


c.嗜好饮水
  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也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饮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的畅饮,以至“醉”倒不能走动。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2.特化的食物
a.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


b.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c.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d.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甚至一反常态,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


2.大熊猫为什么选择食竹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令人费解。从生态学角度看,大熊猫特化的食性表示生态位狭窄,通过压缩生态位(食物的宽度)来避免竞争。大熊猫正是依靠最广泛分布于北温带,营养低劣却贮量丰富而稳定的食物存活至今,使人们觉得它们是进化历程中的一个久经考验的胜利者,但它却失去了竞争感和好奇心,从而循规蹈矩,把自己维系于前途暗淡的命运之中。熊猫特化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子为食,为了生存,它们采取尽可能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多休息以节能的特殊活动方式


a.活动范围(家园)

  与其它同等躯体大小的食肉动物相比,其活动范围最小。每年大约为4-7平方公里,而黑熊可达30平方公里。它们常年在这样小的天地里活动,因此活动范围小,活动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也减少了为吃喝而到处奔波所耗费的能量。

  其雄性“公民”每年的活动范围大约为6-7平方公里。每月只在家园的一半范围活动。
  雌性“公民”年活动范围较雄性小,大约为4-5平方公里。每月活动较集中在总面积的1/10的范围内。


b.作息制度

  因为竹子的能量低,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能量消耗,大熊猫将一天时间主要分配在觅食和休息上。吃饱了,喝足了,美美的睡上一觉,爬上高高的树杈,又安全又凉爽,也有“困不择床”的时候,草坪、雪地、岩石......只要打个盹,又继续觅食


c.大熊猫每天的作息时间为:
00:00-02:00  休息02:00-07:40  早餐07:40-10:30  早休
10:30-11:00  游玩11:00-12:00  午餐12:00-14:30  午休
14:30-21:00  晚餐21:00-24:00  晚休


.因此,熊猫一天中有54.86%的时间用于觅食,43.06%用于休息,2.08%用于游玩。


e.另外,大熊猫有不惧严寒、从不冬眠的性格,因为它是第四纪冰川中走过来的勇士,哪怕气温下降到零下4℃-14℃,仍穿行于白雪皑皑的竹林中,选食可口的竹子,更不像黑熊等很多动物,躲藏于树洞或岩洞进行冬眠。它还不怕潮湿,终年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森林中度过,明代神医李时珍推崇垫睡熊猫皮可以避寒湿,祛邪气,可能缘于此。


3.大熊猫的婚配
a.婚配年龄
  在野外雌性6.5岁开始初发情,7.5才能婚配生育。饲养状况下有早熟现象,可以3.5开始“恋爱”,4.5岁“结婚”产仔。
  雄性7-8岁就能参加婚配。


b.求偶
  嗅觉信息:利用肛周腺分泌物涂擦在树干基部,石头上或突出的地上作为气味标志。
  听觉信息:在不同的发情期,熊猫在地上或树上发出不同的叫声――熊猫恋歌,以引起注意。在发情高潮期,以咩叫声和鸟鸣声为主。
  视觉信息:为寻找配偶,熊猫都表现烦躁不安,常抓咬树枝,在大树上留下清楚的扑痕以及将树枝咬断。 婚配大熊猫的婚配常在山地原野上举行,也有别具一格的,在树上举行


3.大熊猫的生育
a.雌体大熊猫怀孕3-5个月,在秋高气爽时节,熊猫妈妈找一个阴暗背风的树洞或岩洞作产房,衔一些竹枝枯叶作铺垫,准备产仔。产出的熊猫婴儿十分可怜,闭眼、光身、肉红、尾长,纤小而不能站立,平均只有100克左右(36-200克),是一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体重只有母体的千分之一,这在哺乳动物中除袋鼠外绝无仅有,但是袋鼠有育儿袋,大熊猫却没有,可以想象,要把这样的婴儿哺育成活是多么艰难。

  熊猫妈妈靠孕期多吃竹子积蓄的营养,整月在产房哺育着早产儿,除非排粪便才走出产房。直到小宝贝满月后由于饥渴交迫而离开产房,匆匆在附近找食竹子和饮水,旋即又返回。熊猫妈妈几乎整天抱着它的孩子,用体温温暖自己的小宝贝,不断的亲它、舐它,等待它慢慢长大


b.一个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体重约有1公斤了,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直到三个月,幼仔才开始学走步,视力达到正常。春天,半岁后的幼仔体重已达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着母亲,学吃竹子,还要吃些奶补充营养,同时开始学习野外谋生的本领。满一岁时幼仔已长到40公斤左右,到一岁半时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这时熊猫幼仔才开始结束依附母亲的儿童期,告别母亲独自生活


.熊猫妈妈摆脱了两年艰辛的怀孕和育幼的拖累,如释重负,再去寻找自己的爱情,义无反顾的重复和享受孕育的艰辛和幸福。在野外,成年大熊猫离群独居,只有在发情交配


d.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雌性生育期约为5-7年,最多能生育3胎至4胎,往往一胎一仔,偶见一胎二仔,在野外条件下即使产二仔,熊猫妈妈也只有能力育活一仔。从熊猫生育之艰辛,幼仔生命之脆弱,可以看出大熊猫是逐步走向衰败,十分脆弱的种群,外界条件的恶变会十分敏感的使其种群数量下降,最终导致灭绝


4.大熊猫的疾病、天敌
a.疾病:
  在自然状况下,疾病可能是影响大熊猫生存的最大危害,消化、呼吸、神经、造血系统的疾病往往是致命的,还会出现各种肿瘤,体内外寄生虫病和皮肤病以及外伤等,都会影响大熊猫的健康和寿命。 消化系统疾病:呕吐、腹泻、便血、和肠梗阻;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病;
  造血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瘟热病;
  寄生虫:    熊猫蛔虫、蜱(pí)螨等。

b.天敌:
  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动物园里貌似温顺憨态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伤人事件发生。
  豺:主要袭击少年大熊猫或病弱老年个体。捕猎绝招是爬上其脊背,先挖眼,后抓肛门将肠拉出,故称“掏狗”;
  豹:袭击少年大熊猫及年老病弱个体;


b1金猫:常袭击大熊猫幼仔。


5.大熊猫的生态、友邻
大熊猫的家园中生活着与之和平相处的友好邻居金丝猴、牛羚、小熊猫。它们虽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各自占据自己的空间,在营养上分工,昼夜活动和季节上相互协调,通过食物作为联系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动物群。

  a.金丝猴: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树上“金发美女”之美称。在熊猫家园中所占空间为郁郁葱葱的树林,以树的幼芽、嫩叶为食。


.牛羚:特产喜马拉雅――横断山脉一带。常集群活动,以灌丛植物芽、叶、树皮、及各种青草为食,冬季也采食竹叶


c.小熊猫:大熊猫的亲密伙伴。虽也以竹为生,但同一季节与大熊猫采食部位不同。大熊猫秋季爱吃竹叶,小熊猫则爱吃野果;春夏大熊猫爱吃大径竹笋,小熊猫则选择小径竹笋;大熊猫采食高枝叶,小熊猫采食低枝叶.....
顶端 Posted: 2004-04-22 21:25 | 1 楼
盈盈一水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新秀
精华: 23
发帖: 0
人品: 2
电影票: 9337
总资产: 9337
在线等级: 在线等级:1 级
在线时长:2.60 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8 小时

回复: [4.22]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事!

三.大熊猫进化及现状
1.进化系统图及化石证据
a.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始熊猫舌面


b.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大熊猫小种下颌化石


c.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


d.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2.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a.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台湾岛及缅甸、越南、泰国北部。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
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模拟景象


b.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大部分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北方的大熊猫绝迹,南方的大熊猫分布区也骤然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

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模拟景象
顶端 Posted: 2004-04-22 21:26 | 2 楼
盈盈一水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新秀
精华: 23
发帖: 0
人品: 2
电影票: 9337
总资产: 9337
在线等级: 在线等级:1 级
在线时长:2.60 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8 小时

回复: [4.22]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事!

四.人对大熊猫的认识
1.我国古代的历史记载
a.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的充满传奇的记载。由于在古代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比现在广的多,其地方名竟有数十个之多,如貔貅、貘、貊、驺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铁兽等等。


b.司马迁在《史记·五帝记》中记载,远在4000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貔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荣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汉代(2000年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县、户县界)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之,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c.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幽室静养,感觉冷风飕飕,肤寒头疼,有人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果然有避风祛邪,驱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饥荒。

  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可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分珍惜。还可以确认,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南,西北地区的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等地


2.大熊猫古代名考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历史记载已有三千多年了,随着时序和人们对它的认识的深化,其名称不断演变。   貔(pí)貅(xiù)或貅  《诗经》、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礼记》、《峨眉山志》、《洪雅县志》等。
  白狐   《尔雅》。
  豰(hù)(幼子)  《尔雅》。
  执夷   孔注  《书经》、陆玑(吴)注疏《毛诗》、《尔雅》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等。
  挚兽   《礼记》。
  白罴(pí) 陆玑《毛诗广要》。
  文罴   《庄子》。
  皮裘   《峨眉山志》。
  角端   《洪雅县志》。
  或干将(指雄兽名)  《辞源》、《尔雅翼》。
  貅或镆(指雌兽名)  《辞源》、《尔雅翼》。
  貘或  《尔雅》、《雅》、《本草纲目》、白居易《貘屏赞》、《东周列国志》、《说文》、《南中志》、《旧唐书》、司马相如《上林赋》、《雷波县志》、《酉阳直柰(nai)州总志》、《竹山县志》、《长阳县志》等。
  貊或  《新论》、《兽经》、《广雅》、《直隶澧州志林》、《后汉书》、《中山经》、《蜀中广记》、《酉阳杂俎》、《广志》、《巴东县志》(指秭归)和唐刘良注等。
  玄貘  《王会篇》。
  貘  《神异经》。
  白豹  陆玑《毛诗广要》、《尔雅》。
  猛豹  《蜀中广记》。
  猛氏兽  《蜀中广记》。
  啮铁  《神异经》。
  食铁兽  《蜀中广记》、晋左思《蜀都赋》、《北川县志》、《酉阳直隶州总志》等。
  林云  《尔雅》。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国内通行的中名),最初订名者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后来,由于在解放前书写的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

  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罢了。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大浣熊一名源自它和浣熊亲缘关系很近(直至现在不少学者仍将它列入浣熊科),但较之浣熊要大。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3.近代西方对大熊猫的命名
a.大熊猫这个现代称谓的诞生,应首功于法国苦修会神甫、博物学家戴维(Armand Pere Ddvid 1826-1900)。戴维从1862年至1874年在中国住了12年,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传教,同时担任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通讯研究员。戴维在中国各地共发现了68种鸟类新种,100多种昆虫和多种哺乳动物新种,其中包括麋鹿(四不象)、金丝猴和大熊猫。1869年3月,戴维辗转来到四川穆坪(即宝兴县)东河邓池沟天主教堂,担任这里的第四任神甫,邓池沟天主堂是1839年法国天主教会在四川秘密修建的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


b.戴维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869年3月11日,在返回教堂途中,这条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者一个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用茶点,在这个异教徒家里,我看到一张展开的那种著名的黑白熊皮,这张皮非常奇特,我的猎人告诉我,我很快就会见到这种动物,猎人们明天就出发去猎杀这种食肉动物,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


c.1869年3月23日的日记中戴维写到:“我的猎人在离开十天之后,今天回来了,他带给我一只年幼的白熊,捕到时是活的,为了携带方便,它被杀死了”。戴维为此哀叹不已,他继续写到:“他们以很高的价格把这个年幼的白熊卖给了我,它除了四肢、耳朵、眼睛周围为黑色外,其余全为白色。它的体色同我以前看到的成年个体毛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因此,这一定是熊属的一个新种,这很明显,不仅在于它的体色,而且因为它的脚底有毛和它的其他一些性状”。

  戴维将白熊标本寄给巴黎自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Melne Edwaeds),爱德华认真研究皮毛和骨骼后在1870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在外部形态上,它确实同熊非常相似,但它的骨骼特征和牙齿,明显地与熊不同,却与小熊猫和浣熊很相近,它肯定构成一个新属,我称之为Ailuropoda”。为了纪念戴维对大熊猫的这一新物种的发现,爱德华将大熊猫的学名定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这一学名一直沿用至今,戴维收集的第一具大熊猫模式标本,还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珍藏着。


4.世界大熊猫热
a.自1869年戴维首次向世界介绍大熊猫后,西方国家曾一度掀起“熊猫热”。许多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不远万里,不惜千金,纷纷进入中国,想捕捉到这种唯有中国才有的珍奇动物。但是大熊猫是一种独栖的善于隐藏的动物,整天游荡于高山密林之中,极男觅其踪影。
可考证的有如1891-1894年帝俄的波丹和贝雷佐夫斯基在四川平武、松潘一带,获得一张大熊猫皮。德国约在1900年从我国商人手中获得一张大熊猫皮,到1916年韦哥尔德在四川汶川捕获一只幼体大熊猫,成为西方第一个拥有活体大熊猫的人。英国早在1897年就在四川平武杨柳坝获得一雄体大熊猫标本,捕获熊猫最多的是英国的史密斯(F、T、 smith),他在西方有“熊猫王”之称,史密斯在我国大熊猫产区呆了20年,仅在1936年至1938年,就在四川汶川以高价收购活体大熊猫12只,但只有6只活着运抵英国。

  美国最早来我国猎杀大熊猫的是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1928年,小罗斯福兄弟先到四川宝兴县,没有捕获到大熊猫。后经康定转到凉山越西县,在越西,兄弟俩同时开枪射杀了一只成年雌体大熊猫,首开了西方人猎杀大熊猫的纪录。以后,亲手猎杀大熊猫的还有美国人赛奇、谢尔登,德国人谢弗,英国人布罗克赫斯特等。至于通过高价收购或其他手段,利用中国人之手猎杀和捕捉大熊猫的事件就更多了。今天,世界不少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厅内都能看到中国大熊猫的标本


b.现代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是美国一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女服装设计师,其夫威廉·哈克纳斯是一位动物学家和探险家,新婚不久便进入中国寻觅大熊猫,可惜尚未进入大熊猫产区,便病死于上海。哈克纳斯夫人继承丈夫遗志,带了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作向导和翻译,进入四川汶川县,继而来到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宝兴县东河一带,开始了寻找大熊猫的艰苦历程。机遇偏爱有心人,露丝终于在夹金山下约2000米的山林竹从中,发现一只不到两磅重,出生约30天的大熊猫幼仔,露丝欣喜若狂,像对婴儿一样细心照料它。她曾在日记中写到:“它那黑白花的小圆球脑袋,用鼻子磨蹭着我的上衣,忽然本能的找到了我的乳房”。露丝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苏琳”,在朋友的帮助下,露丝以两美元“贿赂”,用竹筐装着“苏琳”,海关登记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登上了麦金莱总统号海轮,混出了中国。1937年春,“苏琳”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立即成为该城明星,参观者一天达到4万多人。从此,“苏琳”和露丝的故事广为传诵,引发了又一次世界大熊猫热。大熊猫成了摇钱树,成了国际猎获目标,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活体大熊猫。据统计1869年至1946年间,国外有200多人次前来中国大熊猫分布区调查、收集资料、捕捉大熊猫、猎杀或购制大熊猫标本。仅1936年至1946年10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大熊猫计有16只,另外至少有70具大熊猫标本存放在外国博物馆里
顶端 Posted: 2004-04-22 21:27 | 3 楼
盈盈一水间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新秀
精华: 23
发帖: 0
人品: 2
电影票: 9337
总资产: 9337
在线等级: 在线等级:1 级
在线时长:2.60 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8 小时

回复: [4.22]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事!

五.大熊猫的饲养繁育
1.古今中外大熊猫饲养概况
a.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在四千多年前黄帝曾饲养调教“貔貅”(大熊猫)为之助战。东周楚国皇家猎场“云梦泽”和秦汉皇家猎场“上林苑”中也曾圈养有貘(大熊猫)等多种奇兽。
国外最早饲养大熊猫的是日本。据记载,685年女皇武则天曾送一对白熊(即大熊猫)给日本天皇饲养,近代西方饲养大熊猫最早的是美国芝加哥动物园,曾在1936年饲养一雄性大熊猫“苏琳”。我国饲养大熊猫最早的是重庆北碚平民公园(今北碚公园)和上海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曾于1939年分别饲养一只大熊猫,但时间很短,直到1953年成都动物园又开始饲养展出大熊猫。从1936至1997年,国外曾有9个国家,12家动物园先后饲养过大熊猫37只,目前尚存活6只;国内有24个省市45家动物园或保护区饲养过300余只大熊猫,现尚存活70多只。经不懈努力,现已研制出较合理的大熊猫日量标准,并已摸索出一套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经验。

1940年大熊猫在美国圣
露易斯动物园饲养展出


b.1939年大熊猫从成都启运到美国


c.成都动物园大熊猫馆


d.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仿野生兽舍


e.卧龙大熊猫饲养活动场


2.人工繁殖、繁育成果
a.圈养大熊猫距今4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但人工饲养大熊猫繁殖成功则始于1963年北京动物园“莉莉”和“森森”自然交配成功产一仔。1978年用人工授精又取得繁殖成功。1980年成都动物园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亦获得成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熊猫雌雄本交的可能性极小,往往采用人工授精,由于大熊猫发情期长而且表现各异,但排卵期却只有1-3天。目前,多采用高科技手段测定其排卵期并重复人工授精,以保证较高的受孕率。国外首次繁殖成功的是日本上野动物园,他们于1979年繁殖成功了一只大熊猫。近年来在育幼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成都动物园于1990年首次在人工辅助下,哺育成活一对双胞胎;1992年北京动物园攻克了未吃初乳幼仔人工哺育成活的难关;同年成都动物园再次育活双胞胎并代哺一只,创造人工辅助下一母育三仔成活的奇迹。


b.成都动物园首次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


c.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科研人员
对大熊猫进行人工授精


3.大熊猫成长过程
a.初生大熊猫


b.出生10日的幼仔


c.出生20日的幼仔


d.出生40日的幼仔


e.出生60日的幼仔


f.出生80日的幼仔


g.出生90日的幼仔


h.出生8个月的幼仔


i.一岁的幼仔很“在乎”自己的体重


关爱世界
      ---------------大熊猫的故事

顶端 Posted: 2004-04-22 21:28 | 4 楼
汉风论坛 » 贴图风景线 新帖

Total 0.007126(s) query 6, Time now is:11-15 13:41, Gzip disabled 赣ICP备05009070号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