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熊猫的生活奥秘
1.独特的秉性
a.竹林隐士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故得雅号“竹林隐士”。仅在春暖花开时节,为了爱,它们才各自打破鸿沟,相互追逐,热恋成婚。
b.善于爬树
熊猫善于爬树,以便逃避敌害、沐浴阳光、嬉戏玩耍、求偶婚配。
别看大熊猫个体肥胖,爬树却是能手,这是他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敌害。幼年大熊猫爬树多为玩耍
c.嗜好饮水
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也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饮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的畅饮,以至“醉”倒不能走动。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2.特化的食物
a.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
b.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c.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d.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甚至一反常态,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
2.大熊猫为什么选择食竹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令人费解。从生态学角度看,大熊猫特化的食性表示生态位狭窄,通过压缩生态位(食物的宽度)来避免竞争。大熊猫正是依靠最广泛分布于北温带,营养低劣却贮量丰富而稳定的食物存活至今,使人们觉得它们是进化历程中的一个久经考验的胜利者,但它却失去了竞争感和好奇心,从而循规蹈矩,把自己维系于前途暗淡的命运之中。熊猫特化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子为食,为了生存,它们采取尽可能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多休息以节能的特殊活动方式
a.活动范围(家园)
与其它同等躯体大小的食肉动物相比,其活动范围最小。每年大约为4-7平方公里,而黑熊可达30平方公里。它们常年在这样小的天地里活动,因此活动范围小,活动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也减少了为吃喝而到处奔波所耗费的能量。
其雄性“公民”每年的活动范围大约为6-7平方公里。每月只在家园的一半范围活动。
雌性“公民”年活动范围较雄性小,大约为4-5平方公里。每月活动较集中在总面积的1/10的范围内。
b.作息制度
因为竹子的能量低,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能量消耗,大熊猫将一天时间主要分配在觅食和休息上。吃饱了,喝足了,美美的睡上一觉,爬上高高的树杈,又安全又凉爽,也有“困不择床”的时候,草坪、雪地、岩石......只要打个盹,又继续觅食
c.大熊猫每天的作息时间为:
00:00-02:00 休息02:00-07:40 早餐07:40-10:30 早休
10:30-11:00 游玩11:00-12:00 午餐12:00-14:30 午休
14:30-21:00 晚餐21:00-24:00 晚休
.因此,熊猫一天中有54.86%的时间用于觅食,43.06%用于休息,2.08%用于游玩。
e.另外,大熊猫有不惧严寒、从不冬眠的性格,因为它是第四纪冰川中走过来的勇士,哪怕气温下降到零下4℃-14℃,仍穿行于白雪皑皑的竹林中,选食可口的竹子,更不像黑熊等很多动物,躲藏于树洞或岩洞进行冬眠。它还不怕潮湿,终年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森林中度过,明代神医李时珍推崇垫睡熊猫皮可以避寒湿,祛邪气,可能缘于此。
3.大熊猫的婚配
a.婚配年龄
在野外雌性6.5岁开始初发情,7.5才能婚配生育。饲养状况下有早熟现象,可以3.5开始“恋爱”,4.5岁“结婚”产仔。
雄性7-8岁就能参加婚配。
b.求偶
嗅觉信息:利用肛周腺分泌物涂擦在树干基部,石头上或突出的地上作为气味标志。
听觉信息:在不同的发情期,熊猫在地上或树上发出不同的叫声――熊猫恋歌,以引起注意。在发情高潮期,以咩叫声和鸟鸣声为主。
视觉信息:为寻找配偶,熊猫都表现烦躁不安,常抓咬树枝,在大树上留下清楚的扑痕以及将树枝咬断。 婚配大熊猫的婚配常在山地原野上举行,也有别具一格的,在树上举行
3.大熊猫的生育
a.雌体大熊猫怀孕3-5个月,在秋高气爽时节,熊猫妈妈找一个阴暗背风的树洞或岩洞作产房,衔一些竹枝枯叶作铺垫,准备产仔。产出的熊猫婴儿十分可怜,闭眼、光身、肉红、尾长,纤小而不能站立,平均只有100克左右(36-200克),是一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体重只有母体的千分之一,这在哺乳动物中除袋鼠外绝无仅有,但是袋鼠有育儿袋,大熊猫却没有,可以想象,要把这样的婴儿哺育成活是多么艰难。
熊猫妈妈靠孕期多吃竹子积蓄的营养,整月在产房哺育着早产儿,除非排粪便才走出产房。直到小宝贝满月后由于饥渴交迫而离开产房,匆匆在附近找食竹子和饮水,旋即又返回。熊猫妈妈几乎整天抱着它的孩子,用体温温暖自己的小宝贝,不断的亲它、舐它,等待它慢慢长大
b.一个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体重约有1公斤了,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直到三个月,幼仔才开始学走步,视力达到正常。春天,半岁后的幼仔体重已达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着母亲,学吃竹子,还要吃些奶补充营养,同时开始学习野外谋生的本领。满一岁时幼仔已长到40公斤左右,到一岁半时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这时熊猫幼仔才开始结束依附母亲的儿童期,告别母亲独自生活
.熊猫妈妈摆脱了两年艰辛的怀孕和育幼的拖累,如释重负,再去寻找自己的爱情,义无反顾的重复和享受孕育的艰辛和幸福。在野外,成年大熊猫离群独居,只有在发情交配
d.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雌性生育期约为5-7年,最多能生育3胎至4胎,往往一胎一仔,偶见一胎二仔,在野外条件下即使产二仔,熊猫妈妈也只有能力育活一仔。从熊猫生育之艰辛,幼仔生命之脆弱,可以看出大熊猫是逐步走向衰败,十分脆弱的种群,外界条件的恶变会十分敏感的使其种群数量下降,最终导致灭绝
4.大熊猫的疾病、天敌
a.疾病:
在自然状况下,疾病可能是影响大熊猫生存的最大危害,消化、呼吸、神经、造血系统的疾病往往是致命的,还会出现各种肿瘤,体内外寄生虫病和皮肤病以及外伤等,都会影响大熊猫的健康和寿命。 消化系统疾病:呕吐、腹泻、便血、和肠梗阻;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病;
造血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瘟热病;
寄生虫: 熊猫蛔虫、蜱(pí)螨等。
b.天敌:
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动物园里貌似温顺憨态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伤人事件发生。
豺:主要袭击少年大熊猫或病弱老年个体。捕猎绝招是爬上其脊背,先挖眼,后抓肛门将肠拉出,故称“掏狗”;
豹:袭击少年大熊猫及年老病弱个体;
b1金猫:常袭击大熊猫幼仔。
5.大熊猫的生态、友邻
大熊猫的家园中生活着与之和平相处的友好邻居金丝猴、牛羚、小熊猫。它们虽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各自占据自己的空间,在营养上分工,昼夜活动和季节上相互协调,通过食物作为联系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动物群。
a.金丝猴: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树上“金发美女”之美称。在熊猫家园中所占空间为郁郁葱葱的树林,以树的幼芽、嫩叶为食。
.牛羚:特产喜马拉雅――横断山脉一带。常集群活动,以灌丛植物芽、叶、树皮、及各种青草为食,冬季也采食竹叶
c.小熊猫:大熊猫的亲密伙伴。虽也以竹为生,但同一季节与大熊猫采食部位不同。大熊猫秋季爱吃竹叶,小熊猫则爱吃野果;春夏大熊猫爱吃大径竹笋,小熊猫则选择小径竹笋;大熊猫采食高枝叶,小熊猫采食低枝叶.....